《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精选20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篇1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上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在本节课教学教程中,我力争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探讨的不引,学生能发现的不导”。认真作好自己角色的定位,始终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尊重主体,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更多地关注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猜想、验证、总结、应用”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首先,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提出0.3=0.30的猜想,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去验证猜想。学生从表示的具体钱数;借助方格图,从他们所表示的意义和阴影部分大小;利用数位顺序表等多个角度去验证猜想,总结出小数的性质,然后再把性质运用到生活之中。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融洽,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
2.关注生成,让教学真实有效。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往往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当下的思维状态,学生认知的起点,学生的困惑等等。教师要充分关注生成,并合理引导学生的生成,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真实有效。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涂一涂,画一画,量一量等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正体会到了小数性质。
3.基于生活,尊重学生生活经验。
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从生活中来”的过程。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取素材,让学生尝试从生活素材中发现小数的性质,并根据生活实际理解和应用小数的性质,实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
例如,选取超市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经常看到的标价牌上发现小数的一些特征,在验证小数的性质是时,学生首先想到的也是根据0.3和0.30所表示的具体钱数来验证。
这样设计,让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充分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吸取上节课的教训,我调整了一下教学方式,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放慢了教学脚步,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的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努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会说小数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学生的表述基本上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同时,通过对这节课的一些环节的修改也使我的课有了较为清晰的条理,我自己也有明显的感觉,这节课比上次的课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还存在很多不足:
(1)个别环节处理不当,如在学生学习完小数的性质后可以先讲授小数的改写,因为小数的化简其实也是小数改写的一部分。
(2)练习设计不合理,没有体现出层次性
(3)板书不够直观明了。比如让学生观察2.5=2.503.00=30.1=0.100.5=0.50这四个等式的时候,应在等式上画几个弧线,让学生更清晰的看出变化的规律。板书应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篇2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这几个方面:
一、依据认知水平能动驾驭教材。
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发展,教材不可能适应所有地正,所小学生本节课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我进行教材重组。我这样来设计:0.1米= 米=1分米
0.10米= 米=10厘米 0.100米= 米=100毫米
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出发研究新问题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重复。
二、注重方法渗透,引导自主探索。
学生要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应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渗透。本节课多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1、引出4分米、0.4 米、0.40米时渗透了估算迁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2、教学0.4米= =4分米时,渗透了等量替换思想。并由此展开学生积极运用类比推理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3、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结论的获得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全过程,学会了一些学习策略。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应用。本课采用联系生活,引入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新知的教学过程。三个医生的测量-购物单。很自然的从生活中引入、探究和应用。
四、营造民主气氛,培育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中经常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谈,比如:××同学出生4分米可以吗?猜猜看,愿意吗?对购物单满意吗?非常感谢陈××同学给我指出的错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什么不理解?你总结发现了什么。等等过些话简单、充分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融洽,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产生了莫大的鼓励,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非常好,有思考性,有创意,不错,请坐等。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激发学生独立探索,合作研究,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进而增强创新意识。 如何营造氛围是我们教研组研究课题。
我除了这节课,平时也很注意,让学生在宽松学习环境中营造民主的氛围,学生很大胆提出一些想法,有的很幼稚,有的很有创新。
五.设计多层次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①、判断哪些符合性质问题面比较广,有针对性。
②、练习有弹性,数量和难度上满足了好中差,各类学生的需要。
③、听写练习。
④、 ……此处隐藏10766个字……达到了目的。
在新课教学结束后,出示游戏性的习题强化学习成果,把枯燥的练习融入生机勃勃的游戏活动中,促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在活动中练习,在练习中巩固,在竞赛中交流,在交流中开阔思维,培养能力。
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
①板书不够直观明了。比如让学生观察0.1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的时候,应在等式上画几个弧线,让学生更清晰的看出变化的规律。板书应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
②在教学过程中,我漏讲了一个重点,0.7与0.70的意义是否相同,觉得有点遗憾。
③评价语言单一。
④教学经验不够丰富。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篇16在教学时,通过观察米尺,引导学生得出0.1=0.10=0.100。让学生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再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时,小数的大小不变。接着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验证:0.3=0.30,再次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这节课,以学生找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环节清晰。但是通过深刻反思,有几点不足:
1、给学生提供的学具应该符合实际,要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样学生才容易比较。正因为我给学生提供的学具单一,模糊,所以在验证的这一个环节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2、教学方法应尽量多样性,灵活性。如可让学生使用圆、尺子等来操作验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本节课中教师还是讲得多了一些,因此留给学生巩固练习时间少了一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篇17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在教学时,运用《西游记》故事引出数学问题:0.1米、0.10米、0.100米相等,为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过的小数意义的知识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出其中的道理。由于学生在阐述时说的都非常明白,所以只做了相应板书。通过引导学生从左到右观察三个小数的变化,让学生把小数的性质用文字概括出来。概括出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规律,接着再从右向左观察,概括出小数性质的后半部分: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注重多种方法验证结论,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教学例2中,通过不同材料的操作使学生发现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可以比较出0.30等于0.3,学生能够验证出虽然份数变了,但是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然后通过小数数位顺序表也可以发现小数的末尾添0或者去掉0,其余的数所在的数位不变;还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价格的标签,也可以得出0.30等于0.3。这样通过不同的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来进行验证结论。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篇18《小数的性质》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教材中提供了三个例题,分别呈现了“小数的性质的概念”、“化简小数”和“改变小数位数”。其中例题1是核心部分,它主要以长度单位为载体,让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认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是小数比较大小和小数计算的基础。
1.本节课在导入教学时,首先创设问题情境立即引起学生的好奇。这个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吸引着学生,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注入自己的热情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大家的回答和教师引导不知不觉引入了新课的学习,自然流畅。
2. 我让学生通过横向观察、纵向比较,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不仅很快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明确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采取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较好的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
3.结合例题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其他一些具体例子应用小数的性质,注意了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情况下可以填上或者去掉0.学生掌握好。
4.这样设计,让学生用数学的视觉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充分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篇19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后进行学习的,是学生以后学生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只能通过直观的教学来说明,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首先我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购物题材入手,一方面学生凭借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判断0.3元=0.30元,“知其必然”。同时,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运用多种方法自主验证0.3元=0.30元,“知其所以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读体验,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末尾添0或去掉0与小数的大小的关系。
在“试一试”中,“为什么去掉0.100米末尾的一个0、两个0,小数依然相等?”这是学生思维受阻、理解较为困难的地方。借助直观的直尺和小数计数单位等相关已有经验,学生能发现0.100米、0.10米和0.1米之间的关系,这就为小数合理性的体验提供了另一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了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和小数大小的关系,为总结概括小数的性质作了必要的认知准备。也为应用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自己制小标签,则是让学生联系了数学与生活,体现了学数学的价值。本课在练习中,通过正误对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不仅重视知识教学,重视结论,还要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篇20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我把书本上的例题情境图加入故事去引入,目的是要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从整数加零如何变化到小数加零如何变化,孩子们的答案基本在我的课堂预设中,但是在问为什么时,孩子们回答的比较单一,不能从多方去考虑,最后只好我引导让学生们去想想,去说说。
两个例题之后由学生们总结说出规律,即小数的性质,而我在此同时也在黑板上板书了“小数的性质”。为了让给学生们牢牢记住,我让他们齐声读了三遍以及一遍闭眼背诵,接着还问同学们“哪些词要特别注意啊”,学生们都能指出重要的词。为了检验学生们是否已经理解了小数的性质,我还让孩子们举例说说相等的小数和“你认为0.02和0.20这两个小数中的“0”是不是都能去掉?”同学们都踊跃发言,整个课堂气氛很不错。最后在练习时,把4改写成三位小数,错误率相对高一些,但是在解释之后整体基本已没问题。
总体来说,我觉得本节课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教学目标也明确,我也尽量少讲,主要将时间留给学生,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我的语言不够精炼,有点啰嗦,时不时会讲“是不是啊,对不对啊”之类的词,同时留给学生去实践探索的时间也有点少,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这方面要努力改正,争取在备课时把自己的语言组织精练,让每一句话都有用,让每一个字都最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