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反思

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2 17:10:34
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反思1

新课程改革犹如春风,由开始的星星之火而成现在的燎原之势。每一位参加新课程改革的教师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次新课程改革浪潮之中。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段时间来的历史高效课堂实践中,有收获和喜悦,也有困惑和期望,下面就谈谈我对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体会。

传统的历史教学一般是教师满堂灌,把结论和答案告诉学生,课堂上为节省时间教师很少提问题,学生几乎没有质疑的时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培养都不同程度受到遏制。而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为了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许多历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每课“动脑筋”、“活动与探究”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不断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学生也可以在课堂或课后向老师和其他同学们提问题。例如:我上的一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新课程研讨课就是“问题探究法”的典型案例。在这堂课中我不仅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出适量的有价值的问题,而且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问老师、问同学,同时学生还可以有选择地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感悟历史的激情,使学生逐渐形成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升华。

我在历史新课程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不少困惑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问题设计多而平淡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和唱独角戏的传统教学模式,于是出现了“问题教学法”。但很多教师一堂课提问的问题太多,使学生应接不暇;还有的老师设计问题太平淡,诸如“是什么?”、“什么是”这类问题,学生只需看书就能找到答案,读答案。于是学生没有质疑,没有探究,没有体验,没有感悟,没有拓展,没有形成基本的历史思维,更没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这些问题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动脑筋思考和主动探究知识;问题是否难易适当、贴近学生年龄特征、体现“跳一跳,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理念。

(二)、合作学习走形式,实效不太大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要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于是在新课改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蔚然成风。1月初我上了一堂关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新课。新课结束后,时间还多三五分钟,我设计了一条课后拓展题:“谈谈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有哪些重要借鉴和启示?”组织同学们按小组合作探讨,并请了几个小组代表发言,他们讲的都不错,正当一位同学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下课铃响了。评课时同行们给予较高的评价。课后,我和同学们交流时,得知有部分同学在小组讨论时是在讲与中心问题无关的话题,对此我感触很深。各小组讨论时,经常是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从表面上看很热闹,实

际上没有很好地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学习讨论;发言时,小组中只有一两个同学发言;有的老师提出问题后,马上就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学生间彼此不友好合作,或合作程度不够,彼此互助中倾听对方意见,小组间的交流很少,没有真正的讨论与合作。

为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有效的调控,积极地引导:如创设平等和谐的合作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历史资料和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兴趣和在小组中学习的良好习惯,注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友善互助,团结协作,引导学生总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课堂评价语言过于单一

新课程理念提倡赏识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言行以激励为主,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激励用语一般是“很好”、“不错”、“对”,这样比较单一的评价语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有活力、有思想、有个性的个体,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对待。

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个体、不同的问题情境、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也应活泼、多样化、有针对性,如“你的发言有独到见解”、“你善于思考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你见多识广,回答问题有一定的深度,了不起。”此外,多鼓励并不表示对学生的错误观点或缺点不指正。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的观点或缺点,我们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及时指出,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师的教学机智还需进一步培养

教师的教学机智是指教师随机应变地对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发性问题进行迅速、巧妙而正确的处理与引导的一种心理能力,又称教学中的应变能力,是“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尽管教师上课前做了充分地的准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面对心理状况复杂的学生,和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往往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性问题,以至严重地干扰的了教师正常的教学情绪,影响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这就是新课程中我们所说的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问题。如:上公开课时突然停电了,事先做好的多媒体课件用不起来;课堂上,学生突然举手提出一个不是老师事先要问的问题;或者学生提出的问题连老师也无法回答。面对教学中的生成问题,这时教师的应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具备很强的“史内功”和“史外功”,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它带来的惊喜和成功,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少迷茫和困惑,亟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因此我们要不断在改革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努力打造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的基础教育,为新课程改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反思2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每节课课前都要准备充分。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真正从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去组织好我们的历史课堂,从而不会出现过于注重情境的创设,把课堂变成肤浅的菜场与超市,也不会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具体讲就是,就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第二、要努力使学生在每节课上保持活跃的状态。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课堂调控,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历史”,用“历史”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第三、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学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为了教学生会学历史,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第四、要适当的经常鼓励学生。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反思3

在本学期的历史课教学中,我尝试学习使用“洋思经验”,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开始上课时,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及能力训练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提出明确学习要求,即用多长时间,掌握什么内容,如何检测。还有一项工作是长期要进行训练的,即阅读方法、技巧和速度。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在教室巡视,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目标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并可以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也可以督促懒惰的学生;另一方面通过巡视、个别询问,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为“后教”做好准备。

学生在自学时,师生共同探讨适合的阅读方法并坚持训练。通过训练,首先,阅读速度就可以达到400——600字/分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量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其次,阅读时一定要注章找准关键词、关键句,并进行圈点勾画,加强有意识的记忆。第三,阅读时,要注意思考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着理清它们之间逻辑关系,加强理解记忆。

教师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不能掌握的地方,如理论性较强的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可以不教。在能力训练方面,要精选习题,不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一般不超过20分钟。

最后,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用,我感觉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即使有老师督促,仍然不愿学习,把学习当做是一件苦差事,能躲就躲,能少做就少做,需要老师反复提醒,无形中分散了老师课堂的注意力,减少了教学的有效时间。改变这样的状态,还需要老师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寻找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反思二是,在教学前,一定要作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使学生们充分明白教师的教学意图,这样互相理解的前提下,才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过程由过去老师满堂灌,变为如今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循序渐进地自学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