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反思

教学工作反思

时间:2024-07-12 17:23:44
教学工作反思

教学工作反思

教学工作反思1

本学期,通过利用五环节、六维度来编写学案导进行做课评课以来,我体会到这种教学模式是适合我们这样的基础学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牢固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做课,听课,评课我对教学模式有了一些粗浅想法,现总结如下:

一、要用心设计编写学案

(一)。学案的编写设计要结合本校学生情况

1.编写设计学案时,首先考虑学情、学法,而后设计自己怎样引导学生学习。

就我们基础薄弱校学生来讲,学案的编写设计要考虑到基础知识的学习,一般设计为自主学习。

2.重视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

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要通过学生完成学案来梳理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打下知识基础。

3.设计学案内容上要突出重点、难点。

教师要依据课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既要有基础知识的内容,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此项环节基本设计为精讲解惑。在这里问题的设计是关键,注意问题的直接性针对性要强。便于引导学生,有利于深入浅出。

4.以任务和问题为线索,以案例或图片为背景。

设计学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使每位学生通过学案的使用能够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学案中要有引导性的语言,学案设计中的各个学习环节要以任务、问题为线索,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

(二)要紧紧围绕课本教材编写设计学案

基于学生阅读能力差,阅读素养低的现状,我认为学案的编写设计要考虑到培养学生认真研读教材的习惯。

虽然新课程改革非常鲜明地提出,所谓的教材不再是课本,课本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课本内容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强调"用课本内容作为教材",而非"教课本".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课本内容作为一种"材料式"文本和工具而使用,教材即教学材料的选取更加自由广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依据课标自主选取教材。但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在编写设计学案时还是要立足于课本教材,要让学生在阅读分析课本内容完成学案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完成学案过程中能够以课本为基础形成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当然,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适当恰当地选取一些生活中的地理事物、现象,开阔学生视野,提高他们对地理规律的理解发现。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一节时,联系这两年我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一些自然灾害,引导学生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后果,结合教材有关理论知识编写设计这节学案。再比如,旅游地理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区的旅游资源编写学案,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总之,联系实际编写设计学案必须要紧紧围绕课本。

二、运用学案实施导学

学案导学的实施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学生依据学案研读课本自学,尝试自主、合作、探究、解惑,反馈。

学案导学要求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学。学生按照学案认真研读课本,梳理知识体系,学习相关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自我检测练习。

这一阶段,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基础知识,特别是那些不需要教师讲解的知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一定会产生一些疑问,提出问题,为了解决学生自学疑难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学生相互讨论探究,自己解答自己产生的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提升,这显然产生的学习效果要比教师解答要好得多。

重难点就需要教师加以导学,导学可以有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点拨,通过反问、跟问、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路。在学生相互讨论探究过程中,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时间给学生,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关注他们的阅读、讨论,及时去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学生在讨论时,教师要适时参与学生讨论,或设问激疑,或反问启示,帮助学生领悟创新的方式、方法,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调控课堂讨论的进程,收集各种反馈信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理清知识体系教师的"导"要以课堂发现为前提,而不是在学案的编写设计过程中。二是精讲,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传达一个信息,有问题就讲,没有问题就不讲,教师要在学生渴望解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难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指导学生回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巩固练习不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也是实现学习提升的一个有效的手段。教师设计一份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做课上练习),学生完成后,教师要根据学生解答题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精细的讲解,实现高效课堂绝不能忽视这一点。

总的来说,学案的使用一般要有三个环节即课前预习、课上探究、课后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学习内容等灵活操作。比如,学案完全课上使用可能更适合那些没有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较差的同学,课上完成学案可以说就是强迫他们学习。

总的来说,一个好的学案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运用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去做,教师要尽可能想好如何去指导学生去完成,再导学上下工夫,指导学生学习在过程中学会地理学科学习的方法,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对于我们这样的基础薄弱校,实施学案导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方式。

教学工作反思2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今年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的编排有了大的改革,比以前要系统,但知识点间的联系较差,因此我在备课时,参考和分析了很多有关资料,尽量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认真写好教学纲要,尽量使知识点的教学有条理性,学生较易学和理解,化学教学工作反思。同时课后及时对刚上完的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记录自己的不足和收获,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对化学“喜爱”的火花,增强责任感,成为学习的主人

化学学习兴趣是影响化学学习的变量。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种变量,注意培养、保护、激发学生乐于学习化学的心理,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成功激励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

化学实验是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感性认识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等能力的有效方法,还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动机的途径。因此,我们不但不能因为是文科学生,实验要求较低而削弱化学实验,而且还要适当地改革教材中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通过这种形式的实验来调动文科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文科生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正确的科学价值取向,教学反思《化学教学工作反思》。

人教版新教材在 ……此处隐藏15824个字……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3.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4.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5.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定义概念和总结规律时,可以直接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并加以剖析,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对物理概念表达不清而造成的错误,要结合教材的讲述加以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在教材上阐述的是一清二楚,应该认真的阅读教材。可以选择合适的章节采用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还应设计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维活动。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要上好高一开学第一节的绪论课,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实验坚持写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不能做实验。要求学生能够逐步做到不论多忙,也要在课前先预习教材。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由于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容易遗忘。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总结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本届高一从第一章开始就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单元总结,并逐份批改、提出建议,选出好的全班展览,同时教师提供一份总结以作示范。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①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理”而不是凭直觉。

②通过课堂上教师对例题的分析和学生分析、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

③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5)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教学方法

记忆是学习任何知识包括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物理创造性的源泉。现在学生不重视知识的记忆,或是什么都不记,或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才发现高一、高二时学的知识没有记忆造成的困难。所以,从高一开始就要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要引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对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用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行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过程。

总之,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方能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教学任务。

《教学工作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